0

刘禹锡 《乌衣巷》(通用20篇)

浏览

2617

文章

21

篇1: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很小时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后来,刘禹锡考上了进士,在三十岁时升到了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成为了好朋友。刘禹锡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举措,但改革也触犯了很多宦官和官僚们的利益。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时,刘禹锡也接连被贬,二十三年后才回到洛阳。公元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死,享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虽然仕途不顺,但在被贬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名的诗歌,后人称他为“诗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词古诗刘禹锡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译文: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为什么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为什么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刘禹锡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何说刘禹锡是唐朝时期打不死的小强?刘禹锡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刘禹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唐朝著名的诗人,读书的时光里还学过不少关于他的诗歌。若是要在唐朝找一位刚正不阿,藐视权贵,用自己豁达的态度在长达23年的贬谪之路上一直乐观地笑着面对各种逆境的人,那这个人就一定时刘禹锡了,被称之为唐朝期间打不死的小强。一、才华横溢,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

二十一岁的刘禹锡高中进士,这在唐朝诗坛上留下美名的大诗人里面并不多见。

两年后,二十三岁的刘禹锡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

对于一个有着修齐治平远大理想的青年才俊而言,刘禹锡的入仕道路可谓是顺风顺水,如果说他能够学会攀附权贵、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那么,绝对会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然而,刘禹锡有着自己的远大抱负,年轻的他早就看到了当时的唐朝有两大“顽疾”必须去尽早医治——藩镇割据和太监专权!

于是,刘禹锡成为了“二王刘柳”革新集团的骨干分子,在唐顺宗李诵的大力支持之下搞起了“永贞革新”,目的就是为了革除弊政,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不论改革的目的有多么高尚,蓝图有多么宏伟,只要是改革就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就会受到权贵的抵触和反扑。很快,“永贞革新”就在权臣和宦官的一致打压下以失败告终,利益集团逼迫李诵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纯,参与改革的这些人均被贬谪。刘禹锡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从朝廷大员一下子贬谪为地方闲职,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常人难以接受的,刘禹锡的内心也是十分苦闷。他写了许多的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同时,他还做了很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和雄心壮志,以期被明君赏识。

然而,此后的二十三年,刘禹锡一直遭受着当朝权贵的打压和迫害,一直在被贬谪的路上艰难跋涉着。二、矢志不渝,豁达乐观支撑着他不断与命运抗争着

被贬十年之后,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本来,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只要刘禹锡能够在当朝权贵们面前摇尾乞怜、摧眉折腰、低三下四,就能够获得回京入朝的机会,再不济也能远离巴山楚水凄凉地,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可是,这样做就不是他刘禹锡了。

从骨子里蔑视那些尸位素餐阿谀奉承的官场小人,岂能对这种带毛长角的小爬虫失了气节呢?铮铮铁骨,就是断了也不能弯腰!

就在他看到这些丑陋的嘴脸后,赋诗二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辛辣的诗风得罪了权贵,他再次被贬至连州刺史。

以后的日子,刘禹锡一直处在贬谪的道路上,从偏远的广东连州,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十年后,刘禹锡才从“巴山楚水凄凉地”来到还算富庶的安徽和州。

然而,即便是已经被贬了,刘禹锡的心并没有沉沦,人并没有颓废,依然乐观地用笔书写着山水田园,用诗不短与命运抗争着。

被贬期间,刘禹锡因为只是一个闲职,地方官吏并不想让他过多地参与政务,这就为刘禹锡寄情山水赢得了创作的时间,期间有大量的田园诗流传下来。况且,刘禹锡在偏远之地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民歌,他开始对自己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创新,吸收了民歌的手法,使得他的诗更有生命的张力。三、《陋室铭》,对当权者最无情的嘲讽

在安徽和州,有一个小小的知县,感觉刘禹锡只是一个过气的朝廷命官,一个永无翻身之日的外放司马,于是,动用手中的权力,故意给刘禹锡气受。

按照唐朝的官场制度,国家公务员是有官邸的,而且是政府买单购置,就算是被贬的司马,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而这个知县就是摆明了要刘禹锡好看,故意给他安排远离市区的城南远郊区一处院落。

他以为,刘禹锡初来乍到,又是从中央部门下放的官员,这一手一定能煞一煞刘禹锡的锐气,一定能让刘禹锡乖乖给他低眉顺眼……

面对同僚的挑衅,刘禹锡安然接受,不仅没有低眉顺眼,更没有拍桌子骂娘,而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就是再荒凉的远郊区又能怎样呢?刘某人追求的东西岂是你这种小爬虫能够理解得了的?

知县并不罢休,再次挑衅,先是要他搬到城北的一处小院落,最后索性找了个只有一屋一床一桌的小房间。

我想,知县一定派人在离刘禹锡“陋室”不远的地方偷偷观望着,这种小人是最愿意看到铁骨铮铮的刘禹锡在这样的环境下崩溃、颓废、消沉……然而,结果再一次重重地打了知县的脸,刘禹锡的做法深深刺痛着知县肮脏的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为官,同为永贞革新”的骨干力量,同年被贬,但是,二者的结局颇有不同。那个寄情于山水的“醉翁亭主人”在被贬十三年后病故,而刘禹锡却在被贬二十三年后依然活着回到了洛阳。

他结交白居易等诗坛名流,一起研究诗歌,一起和唱吟咏,初心不改。

最后,刘禹锡以正三品的虚职在洛阳安度晚年。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虽然,刘禹锡的仕途坎坷,一生大多数时间在颠沛流离的被贬之路上艰难跋涉着,一生都在权贵的算计和打压之下挣扎着,但他的政治操守和品德就像他流传于世的诗歌辞赋一样,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逆境中如何面对,是保持一颗正直的初心和一副铮铮铁骨,还是出卖良心,做一只可怜兮兮的小爬虫,用尊严和操守去换取那点廉价的虚伪的功名利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什么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刘禹锡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诗人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陋室铭 刘禹锡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禹锡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第一次流放是因为参加永贞革新事件而遭贬。而第二、三次流放却是因为写诗讽刺权贵而遭贬。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扩展资料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卒,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刘禹锡诗千淘万漉虽辛苦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哲理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下一句是:吹尽黄沙始到金。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中的其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

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哲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淘金可以看作是追求真理,而淘金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位于 刘禹锡的诗作中的乌衣巷位于哪里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诗作中的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刘禹锡纪念馆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刘禹锡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的刘禹锡纪念馆,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一楼内设刘禹锡雕像、诗词文章、遗址展览等,特别是其中十多幅精美的中国画,是结合刘禹锡在连州留下的诗歌精选进行创作的,历时两个多月,用形象手段反映刘禹锡在连州的历史是其中的亮点。整个一楼通过艺术手法系统地复原了刘禹锡在连州4年半时间所带来的变化和功绩,二楼则是全面介绍连州历史文化的展厅,三层是连州现当代成就展。纪念馆开馆后将成为连州重要的文化项目和新的旅游景点。

景点位置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番禺路连州中学燕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禹锡简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很小时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后来,刘禹锡考上了进士,在三十岁时升到了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成为了好朋友。刘禹锡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举措,但改革也触犯了很多宦官和官僚们的利益。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时,刘禹锡也接连被贬,二十三年后才回到洛阳。公元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死,享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虽然仕途不顺,但在被贬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名的诗歌,后人称他为“诗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有多好?柳宗元与刘禹锡是怎样的关系?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才算的上是朋友?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对朋友的定义。庄子曾今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挚友就如异体同心一般。”真正的朋友是以心相交,真诚相待,互相认可,互相欣赏。真朋友是相濡以沫,是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朋友会分享你的喜悦,也能为你挡风雨,分忧愁。

在古代,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祢衡与孔融的忘年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的舍命之交等。在这些关于友情故事中,触动最大的是刘禹锡柳宗元的生死情谊,感人肺腑,可以说是完美的诠释了“朋友”二字。从相识到相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他俩都出生于官宦世家,相比而言,柳宗元的家世更好,柳氏是河东望族,柳宗元的母亲来自于范阳卢氏,也是豪门望族。

公元793年,朝廷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恰好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榜的进士会举行庆贺活动,亦会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还会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这些活动促使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相识,并且对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进士及第后,两人各奔前程,这一别就是十年。公元803年,缘分让他们俩同在御史台为官共事,相处的时间长了,了解也更深了,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理想,想要革除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旧弊,进行改革。共同的追求让他俩的友谊更加深厚,正如葛洪所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患难与共,守望相助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这位帝王颇具雄心,要进行大胆的革新,而一贯主张改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受到了重用,大展身手。但是这场革新运动不到半年,便惨淡收场,唐顺宗退位,改革派都被贬官,刘禹锡贬去了朗州,而柳宗元贬了去永州。

在唐代,朗州和永州的条件十分的艰苦。可这一贬就是整整十年,期间两人常常互通书信,互相点评对方的诗文,在患难中彼此鼓励,相互扶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峰,写出了不少千古闻名的佳作,如刘禹锡的《秋词》、柳宗元的《江雪》。

公元815年,唐宪宗下诏召刘禹锡和柳宗元回京,他们的人生似乎迎来了转机,看到了希望,两人都十分的激动。柳宗元在北归途中经汨罗江时,写下了这首《汨罗遇风》,诗中写道:“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足见其内心的欣喜,准备一展抱负。

可是回到长安不久,因为刘禹锡在长安玄都观赏桃花时,即兴写的一首诗,惹怒了权贵,他们双双又被贬,只是这次贬去的地方更远,条件更苦。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而刘禹锡贬为播州刺史。

当时的播州十分的穷苦,条件异常的艰苦。柳宗元向朝廷提出了“以柳易播”,愿意以柳州刺史之职来换刘禹锡的播州刺史之职。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在柳宗元诸人帮助下,唐宪宗格外开恩,将刘禹锡从播州改任连州。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南下,远赴他乡任职,因为他俩有很长一段的路途相同,结伴而行,诗酒相依,互赠诗文,他们之间的情谊比亲兄弟还深。到了衡阳,两人要分别了,各奔东西,临别之际,柳宗元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写道:“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而刘禹锡在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中写道:“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谁也没有料到衡阳这一别,两人此生再也无法相见。

柳宗元到柳州后,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加之心情不佳,身体每况愈下。在柳州的第四个年头,柳宗元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临死之际,柳宗元嘱咐将其所有的书稿交于刘禹锡。

当刘禹锡听到柳宗元的死讯时,号啕大哭,悲痛万分,其在《祭柳员外文》中写道:“南望桂水,哭我故人”。之后,刘禹锡倾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稿,并编纂成集。

“二十年来万事同”,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知,刘禹锡和柳宗元同甘苦,共患难,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结下了最真挚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望洞庭拼音版正确 望洞庭刘禹锡拼音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品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在秋夜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作者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水的宁静,由近及远地将自己所看见的风景描绘出来。整首诗将洞庭湖的朦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画。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字梦德,汉族,祖籍洛阳。刘禹锡所作的诗题材十分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的诗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望洞庭》等。

刘禹锡作品

1、《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刘禹锡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被称为什么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出处:唐·白居易 《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乌衣巷刘禹锡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翻译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抚今吊古诗,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品原文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赏析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抚今吊古诗,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刘禹锡的诗有哪些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现存诗歌722首,诗歌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兼具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其中《竹枝词二首》·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上品之作。

《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诗中主要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贬后返回途中,为回赠白居易所作。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刘禹锡的《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也都是不可错过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刘禹锡的诗句芳林歌颂什么精神 芳林新叶催新叶的意思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歌颂的是自我革新的担当精神,出自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唐·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译文

吟诵起您寄来的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使我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短歌。

我徒然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只觉得文集中的祭文越来越多。

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

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为亡友流尽眼泪又将如何?

赏析

首联写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作者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刘禹锡被称为 刘禹锡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称为“诗豪”,是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的诗涉猎范围很广,而且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蕴含其很深的感慨。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的诗作:

1、《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信方》——大诗人刘禹锡写就的医书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悲伤和孤独的时候。我说秋天比春天好。”;"在旧社会,王谢堂飞进老百姓的家里.";“山不高,神仙有名。水不深,但龙是灵魂。”......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都是出自唐代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光辉之笔。

仕途失意

唐代宗历七年(772年),进士刘绪的妻子陆适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禹锡,名叫孟德。刘旭是一个成功的科举候选人,表明鲁也是一个著名的家庭成员。未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里。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获得了最高学位。两年后,刘禹锡被任命为威尔士亲王学校图书后,通过考试的民政部门采取学士学位。贞元二十一年(805),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在“永贞革新”中失败。刘禹锡在龙州(今湖南常德)被贬为司马。这首诗被判有罪后,他被降职为连州(今广东清远)总督。

刘禹锡(网络图)

从小学医

唐代连州属于一个极其偏僻荒凉的地方,交通闭塞,物质资源匮乏,文化教育落后。连州刺史刘禹锡最难过的是当地人民贫穷,缺乏医疗和医药。普通人,甚至是政府首脑和小官员,只有在生病后才能勉强度日。

刘禹锡因“少病”而患“挑针填饵”病。长大一点后,看到同伴强壮的青春,他感到羞愧。因此,他“从世界医学专家那里借来了医学书籍”,并自学成才。他读过许多医学书籍,如《本草》、《药对》、《素问》和《随笔药方》。他还“学会了摸脉求表”,收集了各种医方、药方和炮制药材的方法。刘禹锡经常对他的朋友吹嘘说“他的技术足以自卫”,“家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医生家求医”,“麦饭石不傻”...据文献记载,刘禹锡的医术甚至达到了“走进门内,好好治病”的水平。

正在此时,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薛景辉送来了他的《古今验方集》。刘禹锡随后撰写了《答阆中评方》,并与薛景辉进行了深入的书信往来。

编写医学书籍

“先去治病的国家,然后是患病的人”。刘禹锡受到政治打击,被贬到连州的基层。之后,他看到了连州人无药可医的艰难处境。他马上决定要收集一批疗效好、价格低、便于人们随时取用的药物处方。

刘禹锡在医学书籍的编纂上有原则。

首先,处方必须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刘禹锡的好朋友柳宗元听说他要编医书,马上派人到元十一年(817年)把其中一本书叫做“治霍乱盐汤”。次年1月和2月,又分别送来了“治疮”和“治脚气”。柳宗元的三个药方都是他亲自使用的,疗效显著。因此,刘禹锡把它列入了他的医书。

唐代作家柳宗元的形象(网络图)

刘禹锡在《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记载他“有红白相间的斑点,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变成了白脓”。所谓慢性痢疾是指长期持续的痢疾,也称为“持续性痢疾”。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令狐将军告诉他,一个方子说:“拿三个梨(注2)。最好的情况是,两门大炮用来取皮,一门是生的,另一门是用在最后。将一两片沸腾的浆液放在一起。如果是空痢和水痢,加一块钱和七块甘草粉……”刘禹锡亲自使用后,结果是“一切正常”。因此,他很自然地将这个在他自己使用后有效的处方加入到医学书籍中。

其次,处方必须简单易操作。例如,在夏秋之交,坐了一个长夜后,治疗腹胀如腹部结石疼痛的处方只需要“半升大豆和8美分的生姜,两升水在顶部,一升或更少后,油炸,然后立即采取,它的坚定性和膨胀性是分散的。”

同时,处方所需的药物应该尽可能便宜。刘禹锡不仅亲眼目睹了李雅的《李雅芝全咳齐起义方》中的药方“神一样灵验”,而且还使用了农村常见的干姜、皂荚和肉桂(注3),普通家庭不用额外的钱也能找到。

医学哲学

元和十三年(819),刘禹锡本着“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利益”的精神,将自己收集、朋友推荐、引用的50多张药方编成《送书》一书。《春秋》是“书信往来”的意思。以这本书的书名,刘禹锡的意思是,他正在告诉每个人他的证明和有效的处方。

刘禹锡的《传话方》两卷后失传,现已有《传话方集解》的编辑本。(孔子旧书网)

该书完成后,刘禹锡还在《传信的故事》一书中提出“未病先防,后攻后治”,阐明了他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理念。

在代和五年(831),刘禹锡最终被推出,并释放到苏州省长。他后来被调任汝州省长和同州省长。刘禹锡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病逝于洛阳。

刘禹锡,以他的诗歌和作品而闻名,在一个“医疗行业既便宜,士绅文学想到过去,往往鄙视和蔑视它”的时代,尤其有价值当然,他也解释了他学习医学和写医学书籍的做法:"如果世界等于一边,而不读一边,疾病将被托付给一个平庸的丈夫手中的女儿,这将是非常危险的。"这意味着人们通常不读医学书籍。一旦他们患了疾病,他们只能花很多钱去看医生。如果他们遇到一个运气不好的庸医,他们就会死去。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的刘禹锡形象

风格创新

《方传鑫》记载的药方基本上是治疗当时的常见病,如脚气病、痢疾、霍乱等。虽然处方只有50多张,但涵盖了内、外、妇孺、口腔、眼科等多个学科,涉及13种疾病。其中,内科杂病处方12张,五科疾病处方32张,外科疾病处方4张,预防保健处方5张,其他奇病处方1张。

然而,如何使普通人在《信使》中记载的药方写完之后就能理解和相信其疗效,不仅是刘禹锡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古代文人在编撰医书时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伟大的天才刘禹锡在编写医书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因此,他在编写《寄件人》时采用了一种相对新颖的风格。那就是“用医学来讨论现状,并附上一个测试用例”。附上以下实际案例以证明先前处方的效果。

影响深远

因为“发送信息”中的处方有效、便宜且容易获得,所以在穷人中很受欢迎。

从古至今,“传信”一直受到历代医生的高度赞扬。该书所载方剂为宋代著名医书所引用,如明代李时珍的《图经》、《本草纲目》等。然而,不幸的是,“信息发送者”自元代就已失传,但它却散落在其他医学典籍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送信息的收集与解读》是一部被后人编辑并遗失的作品。

刘禹锡一生坎坷,流亡二十多年。然而,他“如果他贫穷,他会更好,他不会落入高位”。他不仅写了许多在他的仕途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而且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本非常实用的医学书籍,如《信息发送党》。

2012年底,刘禹锡铜像在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连州信息网)前揭幕

-

注一:令狐将军是唐代文学家、化州刺史、河阳刺史令狐楚(866-837)。

注2:哈利路亚是一种产于波斯的药材。《太平广记》卷414《本草》:“高仙芝切大食,他李乐,长五六寸。”

注3:肉桂是肉桂的一种,它是除去外层粗糙表皮的桂圆干。

展开阅读全文